在过去的十年中,在中国设有子公司的外资银行数量显着增加,导致“localisation”他们的国内业务。
2007年4月2日标志着子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国内法人注册后的国内市场。
此举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义务,以及自改革和自由化时代开始以来其金融部门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此后,中国的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增至39家,随着北京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它们的排名有望进一步提高。
中央银行行长易纲在四月份的博ao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取消对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并平等对待国内外资本,”同时还公布了一系列将在2018年底之前实施的11项开放措施。
“在2006年之前,中国的外资银行主要通过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经营,没有资格担任投资银行金融机构,”时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的官员于2017年3月发布了“关于从事某些业务的外资银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s 财经新闻.
“自2006年以来,一些在华外资银行已开始转向以当地法人的身份运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和发展的附属银行的基础不断加强。”
观察人士说,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国内子公司以及不再使用外资分支银行将产生更有效的效果。“localising” their operations.
“自年初以来,变化的天堂’不仅合法,而且在运营层面上,”花旗集团(Citigroup China)成立一年后的时任负责人黄晓光(Yang Xiaoguang)说。
“从文化上讲,我们已变得更加本地化,并且运营已与当地环境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汇丰中国2017年年报显示,其已成为中国领先的附属银行,总资产达4679.36亿元人民币。
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其次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花旗集团。
相关故事